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探“忠”之奥秘,扬爱国之心​

作者:  发布日期:2019-05-21  点击数:

探“忠”之奥秘,扬爱国之心

2019年5月21日中午,外国语学院文化书院第九次讲座在和平大楼东楼117教室举行,主讲人李娟老师以“忠”为主题与同学们在生活和为人处世等方面去历史溯源中探索了“忠的奥秘,为外语学院的学生们打下了“忠于自己,忠于国家”的精神根基。

李老师首先向学生们解释了古代伟大思想家眼中的“忠",如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而忠的观念最早出现在夏商时期,那时忠只是一个简单的道德观念;在诸子百家纷纷涌现的春秋战国时期,“忠”不断被各流派的学说延伸发展;后来,“忠”的观念也在董仲舒等大思想家的的影响下不断丰富,直到明清时期“忠"与国家忧患意识所结合,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李老师说:“放眼中国几千年的文,文化忠几乎贯穿了整个命脉。”但是她也讲到,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古代的忠有很大局限性,“忠君主”占比重较大。

接着老师又从两个方面阐述忠。首先是武忠,李老师举了三个例子:苏武牧羊、关羽夜读春秋、岳飞精忠报国。这三个经典例子让同学们明白“忠”并没有固定含义,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要用批判精神去解读历史上这些典故。然后是文忠,其代表有文天祥、晏殊等。针对文忠的含义,李老师说:“忠实并不是应付外人的,而是对自己忠实。” 因为对别人说谎或许能骗过别人,但永远骗不过自己。

随后,我们回到了新时代的忠。在当今社会,最鲜明的忠就是24字社会主义核心主义价值观。其虽无忠字,但字字均体现了国家对忠的具体要求。李老师坚定而语重心长地教导道:“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复杂 ,忠就对我们提出了要求:你我如何尽忠?如何爱国?真爱国还是伪爱国?作为学外国语学院的同学们,我们涉外的机会更多,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底线,什么是底线?忠于国家民族大义就是底线不能忘!” 李老师对于忠的阐述使同学们深受启发。

最后,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关于“忠”的短语和句子,文化书院第八次讲座活动也随之落下帷幕。活动虽然圆满结束了,但“忠”的发展道路仍未停止,新的时代赋予它新的含义,为它注入更多新鲜活力。“忠”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活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更活在我们每个人的爱国之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