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戟静艳
年级:2007
专业:日语
辅导员:陈帅
就业单位:成都市高新区草池镇瓦厂村、利兴种植专业合作社
岗位:村支书、理事长
编者按:她是戟静艳,四川大学锦城学院2007级日语专业毕业生,如今她已成为成都市高新区草池镇瓦厂村党支部书记、利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她25岁当选四川瓦厂村村支书,带领全村创业致富,目前种植规模超160亩成长为享誉全川的“草莓西施”。
“锦城”教育下的90后霸气女子
2007年戢静艳考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外国语系日语专业。因为语言的魅力以及它所带来的人文内涵、风俗文化,戢静艳义不容辞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日语。四年的日语学习时光一瞬即逝,而日本文化中的严谨态度,却使戢静艳终生受益。
谈到母校,留给戢静艳最清晰的感受就是校园良好的卫生环境,学生也相对单纯,特别是最初的日语班,“因为是第一届,老师对我们很照顾,同学们分外团结,在这样单纯而自由的环境中平稳地度过四年时光,也让我积蓄了更多的精力来应对毕业后的事情。特别是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从她们身上我学到了什么叫严谨,即严谨做事,严谨做人。外语人做人做事并重的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后来的生活。”
此外,锦城特色的农场教育让她受益匪浅,虽然自己身在农村,但对于种菜锄地还是比较陌生。当初认为这样的劳动没有必要,然而通过农场劳动自己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从而更加热爱那片土地,珍惜自己辛苦付出的成果。她笑道,也许大学时代冥冥中就让自己和脚下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锦城自我发挥的空间很大,当时戢静艳竞选了学生会女生部部长一职,通过独立策划活动锻炼了她的活动的策划力与行动力,以及社交能力。
“草莓西施”曲折的职业探索之路
谁会甘于平凡,谁又会甘于普通?戢静艳是土生土长的简阳瓦厂村人,父母从事家具生意,这样一个家庭长大的戢静艳并不想子承父业,简简单单地过一生,而是选择了一条相当“折腾”的道路。2011年从锦城学院毕业后,拥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表达能力的戢静艳顺利进入四川电视台一个社区生活栏目当起了外景主持,然而半年之后,父母的多番催促使戢静艳离开了这个岗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英语老师,空余时间则帮助父母打理生意。在家乡教了半年的英语后,戢静艳毅然决定再次辞职,开始在父母的工厂里面当业务员。也正是在业务员工作期间,戢静艳明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即使过得舒适安逸,无忧无虑,却不会拥有自己希望的生活。她心中那颗爱“折腾”的心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躁动,“创业”这个想法也渐渐在戢静艳心中浮现。
她心中都有一个“老板梦”,那怎样才能实现呢?戢静艳想到,土地是一种资源,只要好好经营,就一定会有回报。2014年4月份,在深思熟虑后,戢静艳在瓦厂村开始种植草莓。“一个是我自己爱吃草莓,再者附近村镇都在提倡种草莓,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从此,瓦厂村出现了一位开着宝马来种草莓的“草莓西施”。
爱“折腾” 的“草莓西施”参加了村支书选举
种草莓的第一年,戢静艳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做起试验,坚持无公害种植的理念,草莓的亩产虽然只有其他农户的三分之一,但通过卖“采摘”,销售价格是其他农户的一倍。从2014年4月开始种草莓至今,戢静艳的草莓园从最初的12亩发展到现在的30亩,而为了拓宽销售渠道,戢静艳结合如今的互联网平台,申请了名为“奔跑吧~草莓”的微信号进行微信营销,“生意还挺好的,很多顾客都在微信上下单。”
创业发展之余,作为土生土长的瓦厂村人,戢静艳想要回报家乡,帮助邻里乡亲发家致富。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瓦厂村种植草莓的村民不少,可是由于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村民难以从中受益,“技术不提高草莓质量就上不去,销售渠道不稳定价格就难以稳定。”了解了瓦厂村草莓种植的现状,戢静艳决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地为村民解决难题。去年11月,戢静艳参加了村支书换届选举,凭借全新的草莓种植模式和营销模式理念赢得了村民的支持,成功当选为瓦厂村最年轻的村支书。
知识与实践促进草莓业发展
当上村支书的戢静艳一刻也没有闲着,她首先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对原有的草莓进行更新换代、大力推广脱毒苗的使用、加强包装,接着在全村成立合作社,拿出自家的仓库,采用免租金、主动联系的方式招徕收购商并与北京的一家企业签订定点供货协议,将全村的草莓进行统一销售,这样就解决了销路问题。戢静艳联合种植大户成立了村里第一个草莓种植合作社,通过创新型的游客体验采摘模式,销售量超过批发,全村160亩冬草莓收益近200万元。
虽然小有收获,戢静艳却觉得完全不够,这位富有知识与闯劲的“草莓西施”还想大展身手。“接下来我们准备依靠公路发展近郊乡村旅游,建立一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完善配套设施。”经过考察,她发现村里种草莓时间不短,因为缺乏创新,使得草莓种植技术落后,品种单一,销售方式传统,草莓的利润大打折扣。戢静艳把分散的小农资源整合起来,加上合作社开始推广有机肥,卖“采摘”的农户越来越多。如今瓦厂村正进行有机草莓实验,推广脱毒苗,促进草莓品种更新换代,并且大力鼓励农民搞自采园,让瓦厂村成为一个集采摘草莓,品茗,观光,赏花为一体的特色村落。她还为瓦厂村发展制定两大目标,一方面继续提升草莓品质,顺利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打响草池草莓的品牌;另一方面依托草莓种植业发展乡村旅游,完善基础设施,丰富农事体验项目。
伴随着四川新发展,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落户简阳,从2013年算起,短短四年间,戢静艳的身份已发生两次转变。第一次,戢静艳和148万简阳人一起,行政区划从资阳交由成都代管。第二次,戢静艳所在草池镇,和另外11个乡镇又划归到成都市高新区,涉及人口共计40万。资阳变成都,简阳市变成都高新区,这位“准90后”村支书直言,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5月2日,瓦厂村划归成都高新区管辖“满月”次日,戢静艳踌躇满志:“瓦厂村一定会抓住机遇,搭乘空港经济时代的国际航班,飞向全球!”
创业不易,三创精神永驻心中
英雄不回头,而所有的苦难都会成为人生路上最闪耀的灯塔,它们在身后,而你不用回头,因为自有光芒为你照亮前行的路。说起创业,戢静艳首先想到锦城学院的创业大赛,“很有必要!很受益!创业大赛带给我许多创业的思路与灵感。”她十分感谢学校举办这样的比赛,帮助自己对创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现在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业的想法倒是一直都有,但做任何事不是只有想法就够了。你得也有一个适当的时机。对于创业的准备,我觉得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无法预计的情况太多太多。”
创业初期并不尽如人意,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戢静艳从未想过放弃,她始终认为,只有坚持才会有所回报。“很幸运有理解并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他们给了我很大的动力。”通过这几年不断地探索,戢静艳有感而发:“创业并非适合每一个人,一定不要盲从,同时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因为凡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她看来,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在创业之前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品格素养和广阔的人脉,说道自己一直坚持的信条,戟静艳说“以人为本,按规矩办事。”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和制度,如此得来的成功才最稳妥。身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她想要为准备自主创业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些个人经验,戟静艳说道“在我看来心态和定位很重要,创业不等同于创造多高经济价值,实现多少的收入。你的付出可能没能换来你预想的经济回报,但通过行动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经验和那颗越发老练的心态才是最具价值的收获。”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劳动教育作为锦城学院必修课已经12年,12届锦城学子5万余人参与劳动实践教育,累计完成劳动学时达400万余个。俗话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锦城学院通过劳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戢静艳身上,锦城精神熠熠闪耀,通过自主创业,她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土地,无怨无悔,勤勉肯干,使瓦厂村的草莓种植业有了质的飞跃。勤天下无难事,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锦城精神宣扬劳模精神 ,而戢静艳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文/曾倩 欧阳莹洁 摄/戢静艳